• 流体力学中正交曲线座标张量的应用

    郑邦民

    文中利用了单向基向量(?)的局部正交性,得出以张量注标记号表示的(?)的统一公式,而有它在推求正交曲线坐标的场论向量公式及流体力学方程时,避免引入协变导数和克里斯多夫记号。较之现有一些场论和流体力学书中的作法,显得非常简便且几何概念明晰。向量与张量的各个分量或分解系数直接以基向量的显式表出。

    1985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2 ]
  • QSA型快速准同期微机控制装置通过鉴定

    <正> 新型自动准同期装置——QSA型快速准同期微机控制装置于1984年12月在安微省通过鉴定。鉴定会由安徽省电力局主持,水电部计算机领导小组、电科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十多所大专院校、电管局、设计院、中试所及电厂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教授、工程技

    1985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单轴对称工字形钢梁的弹性屈曲系数

    岳作述

    本文导得了有跨中侧向支撑的三种不同约束类型的单轴对称工字形钢梁的弹性屈曲系数C_1、C_2、C_3的一般表达式,分别假定了梁的屈曲位移函数,从而导得了每一约束类型梁的C_1、C_2及C_3的特别表达式,并算出各种荷载作用下的C_1、C_2及C_3值,汇成三个表,用以确定梁的临界弯矩。

    1985年01期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9 ]
  • 水击压力和调压室涌浪联合计算的程序编制和分析

    张师华

    当应用中等运算速度的电子计算机按水击方程联合计算水击及调压室。浪时,往往由于电算时间过长而给实际计算带来困难。本文在数学模式及程序的处理上提出了一些措施从而使电算时间大为减少。此外由于对水击特征方程中的“摩阻项”提出了改进的处理方法以及利用预测—校正法求解调压室水位的微分方程故使计算精度有所提高。文中最后还给出了程序框图及计算实例并对成果进行了分析。

    1985年01期 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9 ]
  • 岩芯饼化的临界地应力及岩饼厚度与地应力的关系

    侯发亮

    本文用试验和电算的方法,找出了单向水平地应力在岩芯中波及的范围和分布规律,得出了应力释放后岩芯中残留应力范围的空间壳体曲面,作出了岩芯中贮存残留应力的体积为“台体”的假设,推导出了岩芯饼化的临界地应力公式和地应力与岩饼厚度的关系式。应用这两个公式,可以求得任何岩石饼化的单向水平临界地应力和任何岩芯饼化地区地应力的大小。本文用推导的公式,计算出了二滩电站坝区正长岩的临界地应力和岩芯饼化地层的地应力。

    1985年01期 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6 ]
  • 丰满大坝变形激光观测系统基准点变位的理论分析

    王德蜀,周瑾如

    大坝观测系统设置的基准点,在库水位变化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将产生变形。不同位置的基准点,变形的数值是不同的,它对观测精度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基准点位置不同又涉及到基准点设置本身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本文结合丰满大坝激光观测系统基准点布置,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对大坝两端坝头、地基连同部分坝体的变位情况获得清晰的概念。评价了现有激光观测系统布置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并为倒垂基准点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1985年01期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计算机实时控制直流输电系统的静态稳定性研究

    游华杰

    在高压直流系统(HVDC)中计算机作实时控制时,采样周期往往不同,本文采用将采样周期为T_2的离散状态变量X(kT_2)归一划到采样周期为T_1的离散时间序列上的处理方法,建立了系统的离散状态方程。根据这种模型,编制了仿真和静态稳定性计算程序,并以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系统作为算例,研究了该系统中各采样周期及调节器参数对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1985年01期 6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在聚乙烯醇和氟化铝存在下钼硅酸罗丹明B光度法测定汽、水中痕量硅

    王彩凤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和氟化铝存在下,钼硅酸罗丹明B缔合物光度法测定汽,水中痕量硅的条件。在PH值为1.2~1.3的硝酸介质中,以1—氮基—2荼酚—4磺酸作还原剂,在4—26℃时缔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值可达4.7×10~4。硅的检测量可达8ppb。此法用于自来水,蒸馏水,循环水,凝结水中痕量硅的测定,效果良(?)。在生产实际中,微量硅的测定通常用钼监萃取比色法。此法灵敏度较低,摩尔吸光系数为3.9×10~3,检测下限为0 02ppm,且稳定性很差,在温度低于20℃时发色很慢,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硅酸不断地聚合,致使结果变低,甚至无法测定。

    1985年01期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分区加权余量法

    谢定一

    本文将加权余量法推广应用到不能以单一的控制方程描述的问题,提出的办法称为分区加权余量法,文中先对分区加权余量法作(?)介绍,然后论证了分区加权余量法与能量变分原理间的关系,指出了方法的近似性所在。

    1985年01期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直流输电换流器运行中触发角大小对换相重叠角的影响

    陈邕怀

    本文分析(?)换流器运行中触发角大小对换相重叠角的影响,指出换流器在2~3工况下存在一个颠复区域,为合理选择换流器参数及控制换流器在逆变状态下发生颠复现象提供了依据。

    1985年01期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盘香式弧形闸门启闭机滑轮组均载装置及其分析

    李纪仁

    本文介绍了盘香式弧形闸门启闭机的一种均载装置——滑轮组均载装置。详细地分析了这种均载装置的起吊钢丝绳可能产生的最大不均载度和提高该装置均载度的方法。

    1985年01期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混凝土内压力钢管承受内水压力的计算

    傅金筑

    本文以理论推导、工程实例和模型试验为依据,分析和比较了国内外几种混凝土内埋藏式钢管的计算办法,推荐了计算方法和提出了布置坝内埋管的限制条件,并探讨了坝内埋管的发展趋势。

    1985年01期 11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2 ]
  • 一种求解对流—弥散方程的数值方法

    杨金忠

    本文给出一种求解对流一弥散方程的数值模型,在本模型中将对流和弥散作用分开计算。对流问题由可动坐标系中质点的运动决定,弥散问题是在固定坐标系中用有限元素法求解的。通过与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素法进行计算比较,证明本模型正确有效。

    1985年01期 12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7 ]
  • 随机生成径流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王丽萍

    本文根据随机生成径流序列的原理,采用几种生成模型对丹江口水库的径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生成结果的分析比较,初步论证了文中所推导的显式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的有效性。并且用该模型对与丹江口水库径流特性有明显区别的白山、丰满水库的径流特性也进行了生成计算和检验,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1985年01期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叶片泵汽蚀最优参数计算公式的推证

    孙寿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叶片泵汽蚀最优参数的计算公式。关于最优叶片进口液流角,笔者推导的公式为sinβ_(1t)=(λ/(2μ+3λ))~(1/2),它与著名的Pfleiderier公式形式上虽不同,但实质上相等,并从数学上作了证明。

    1985年01期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6 ]
  • 岩石三轴流变仪的研制及初步试验成果

    贾愚如

    本文介绍了岩石三轴流变仪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参数,并通过试验说明该机三向力值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稳压时间已达到4200小时,轴向变形测量值的精度达到了研制要求,从实测蠕变曲线来看,有较好的规律性,该机研制成功为研究岩石流变性态提供了重要手段。

    1985年01期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