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利平;李璐;叶爱中;夏军;
提出了基于雷达测雨数据的R-G联合法,该法在原有雨量站实测降雨的基础上,引入了雷达测站得到的雷达数据.雨量站实测点雨量精度高,雷达站测的数据在空间上分布合理.R-G联合法结合雨量站和雷达两者的优点,得到面上分布合理并且精度高的降水数据.选择站网密度比较理想的湖北东部区域对各方法进行实际应用,通过与传统数据同化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证明所提方法可明显提高数据同化精度.
2007年01期 No.18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陈建;李义天;张为;郜会彩;
运用重庆河段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三峡水库蓄水方案改变后重庆河段水流运动及泥沙冲淤进行模拟.文中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计算条件、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及详细验证结果,并运用此模型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采用新的蓄水方案后重庆河段在100年内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型验证结果良好,具有较强实用性;新的蓄水方案情况下,重庆河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后淤积量逐年增长,泥沙淤积纵向分布主要集中宽阔的浅滩段,横向分布主要集中在汛期的回流区或边滩部位,部分浅滩河段随着三峡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出现碍航问题.
2007年01期 No.184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俊;沈铁元;宋星原;张利平;
简要介绍了该模式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利用该模式开展我国南方降水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式能正确反映我国南方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嵌套后模式的强降水预报能力得到提高并能给出更细致的降水结构;同时,该模式在地形处理、水汽计算等方面更适合东亚特点,与目前国内运行的业务模式相比对我国南方降水具有较高的预报能力,这为开展暴雨数值预报模式与水文模型结合,提高我国南方洪水预报能力,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2007年01期 No.184 13-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齐鄂荣;卢炜娟;邱兰;吴剑;
利用PIV系统对二维水平方柱绕流的旋涡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来流雷诺数为796-9 556、不同间隙比(G=3.0,1.0,0.2)时方柱绕流瞬时流场分布.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了方柱绕流流场中旋涡发展和演化规律,比较了瞬时流场和时均流场中旋涡结构特征,给出了不同工况下分离区长度L及斯特罗哈数St与雷诺数的关系.
2007年01期 No.184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舒彩文;王军;谈广鸣;
根据粘性淤积物的本质特性,从粘性淤积物起动机理入手,结合粘性泥沙起动与土力学粘性土边坡滑动的相似性,建立相应的微观起动模式,通过理论分析辅以试验资料,分别研究干容重对粘性淤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起动流速以及冲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容重对粘性淤积物起动和冲刷的影响非常大.
2007年01期 No.18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林;陈立;王家生;何娟;
应用静态沉降实验方法中的移液管法,初步研究了泥沙浓度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对絮凝沉降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絮凝沉速先增加后减小,变化曲线存在一个最大值.不同的离子浓度条件下,这种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絮凝沉降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是不同的,达到最大值时的泥沙浓度也是不同的.随着泥沙浓度增加絮凝沉降速度先增后减的根本原因是絮凝过程的变化,即絮网结构的出现,絮网结构出现是泥沙浓度因素和离子浓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7年01期 No.18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庞博;郭生练;熊立华;李超群;张俊;
在人工神经网络水文模型的研究中,往往加入前期径流以提高模型的预报精度.针对由此带来的问题,通过耦合总径流线性响应模型,建立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实时预报模型.通过引入总径流线性响应模型的模拟径流作为模型输入,模型的模拟模式能够提供较长的预见期,同时加入误差校正模型的实时预报模式也能够取得较高的模型精度.采用3个不同流域的流量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校核.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取得较高的预报精度,显示了良好的适用性.
2007年01期 No.184 33-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张俊勇;陈立;刘林;王志国;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河流最佳弯道的概念,认为河道最佳弯道形态不仅与水流条件有关,也决定于河床周界条件包括河岸组成粒径和沙粘土组成.综合水流动力条件和河床组成因子,初步建立了河道最佳弯道形态曲率半径的表达式,并结合汉江中下游弯道实际,建立了该河道最佳弯道形态的经验公式,该公式对于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中弯道形态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年01期 No.18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为;李义天;江凌;
以沙市河段为例,针对微弯分汊河段复杂的地形和河势,建立了正交曲线坐标下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考虑到阻力分布的确定是模型能否准确模拟微弯分汊河段年内主流摆动频繁、冲淤幅度大、洲滩变化剧烈等特点的关键,采用“动床率定”的方法确定糙率系数等参数,使阻力分布与地形相匹配,以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通过对该河段水流泥沙运动过程及河床演变过程进行复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模拟该河段水流运动规律,不仅可以用于该河段复杂的冲淤变化模拟及预测,对其他浅滩河段数值模拟亦具有借鉴意义.
2007年01期 No.184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李江云;薛胜雄;周其源;
利用气液两相混合模型,对超高压纯水射流除锈机真空工作腔内射流冲击区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靶距(清洗机喷嘴到除锈作业面的距离)的优化范围为7-15 mm;高速射流的打击力和剪切力随靶距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靶距15 mm时到达峰值,该结论已被试验所证明;k-ω模型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在所采用的紊流模型中是最好的,计算机时也最少,最经济.
2007年01期 No.184 48-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宋志宇;李俊杰;
首先介绍了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技术——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并针对目前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时人为选择的盲目性,将具有良好优化性能的混沌优化(Chaos Optimi-zation)技术应用到支持向量机惩罚函数和核函数参数的优化,提出了混沌优化支持向量机(Chaos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COSVM)方法.根据丰满大坝1997-2004年的实际监测数据,建立了混沌优化支持向量机大坝安全监控预测模型,进行了与统计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COSV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同时在较长时段的预测中,COSVM模型也表现出更好的泛化推广性能.
2007年01期 No.18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赵慧明;余明辉;
以城陵矶汇流河段河床形态及水沙特性数据为基础,以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平台,探讨了管理河流水沙工程资料的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城陵矶汇流河段河床及水沙特性数据库,力求做到界面友好,便于操作,查询方便,为河流动力学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2007年01期 No.184 58-6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谷怀;罗玉龙;刘振宇;汤正阳;
根据洞庭湖区堤基地质特点,建立了多元结构堤基的堤内压盖模型,并采用渗流有限元法,通过改变堤内压盖宽度或厚度,进行优化研究.提出堤内压盖的临界宽度、厚度概念,并将有限元计算的临界宽度、厚度与堤防设计规范中压盖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一致,说明有限元法处理压盖问题正确可行.最后,将有限元法应用到洞庭湖区资江大堤柴山湖段压盖处理工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求解实际复杂工程问题实用有效.
2007年01期 No.184 61-6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小亭;张强;邓朝晖;
通过分析国内几座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和模型试验成果资料,在满足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运行时的水力参数和水流状态的进出水口布置形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模型设计、流速分布与流量分配、拦污栅模拟和水头损失规律,并提出改善库盆流态和防止漩涡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可供设计时参考.
2007年01期 No.184 66-6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刘丙军;邵东国;沈新平;
受气温、日照、风速、水汽压等因子随机变化的影响,参考作物腾发量时序过程具有非线性、多时间尺度变化等特性.为研究参考作物腾发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吸取了小波分析的多分辨分析功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以韶山灌区参考作物腾发量时间序列为样本,论述了上述模型的优越性.
2007年01期 No.18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蔡元奇;卢文汀;朱以文;俞新;
针对复杂结构的各阶模态在地震反应中贡献悬殊,提出了基于模态参与因子的模态分析方法,以便于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采用反应谱方法时结构反应的分析计算.通过动力特性分析和地震反应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指出连体结构模态耦合复杂,高阶模态参与的反应较大,增加连接层数可以使薄弱单体的结构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2007年01期 No.18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美祝;周明凯;吴少鹏;何真;
采用非接触式电阻率测定仪和半绝热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减缩剂对常温和半绝热条件下的水泥浆体早期水化的电阻率和温升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减缩剂对水泥砂浆在干燥条件和常温水中养护时的线性长度变化与强度发展情况的影响,应用五路裂缝测定仪研究了减缩剂在水泥砂浆中的抗裂效果.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减缩剂会延缓水泥早期水化,而在半绝热条件下则会加速水泥早期水化;减缩剂主要提高干燥环境下的水泥砂浆的抗裂性能,降低其线性收缩值与强度增长,推迟其约束收缩初始开裂时间,而对水中养护的砂浆无补偿收缩效应,因此不利于控制热裂缝.分析表明,减缩剂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时不仅具有物理作用,而且具有化学作用.
2007年01期 No.18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彭卫平;郑海斌;颜曦;杨愚;
以彭水电站引水隧洞弯管段混凝土衬砌定型模板为例,探讨了大型复杂定型钢模板结构有限元建模、约束处理和分析方法;通过近似等边矩形单元网格划分、考虑外支撑接触非线性和保持各构件空间连接效应,建立了不同衬砌段位置和支撑形式条件下的定型钢模板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模板的应力与变形;给出了4种典型工况的分析计算结果,为模板结构优化及支撑选择找到依据.
2007年01期 No.18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玉龙;彭华;游春华;汤正阳;
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9.0,对±1 000 kV直流输电工程荻港跨越群桩、土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避免群桩、土接触分析收敛困难,做了有益的简化,即将群桩和土首先在不考虑接触的情况下,进行静力计算,从中得到各种工况下受力最大的桩,然后单独对该桩与土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接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有效,为处理大跨越一类工程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此分析成果也为荻港大跨越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07年01期 No.184 87-9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贵祥;石永久;王元清;
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了影响螺栓连接铝合金T形受拉接头撬力的一些因素,包括:T形件翼缘厚度,预紧力的大小,T形件及螺栓材料,边距系数大小.通过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撬力大小的影响.
2007年01期 No.184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礼华;吕念东;赵进平;姚昌杰;胡卫;郑正勤;
考虑橡胶类材料具有超弹性、不可压缩性和大变形等特性,对高水头弧门伸缩式水封进行了非线性(材料、几何、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指出某常规断面水封存在翼头主应力、接触应力集中、封头外偏移量大的缺点.并将水封翼头圆弧加大,封头加高、加宽以及对封头外形做适当调整后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上述改进有效地改善了常规断面应力分布不均和水封封头外偏移量大的缺点,为高水头弧门伸缩式水封的断面形式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2007年01期 No.184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骆顺心;杜新喜;常时峰;
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对空间钢结构CAD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在传统的面向对象有限元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多继承和多层抽象方法实现空间钢结构CAD软件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在ObjectARX上建立了一个涵盖框架、空间网格结构、塔架、门式刚架等钢结构体系的CAD软件系统的核心框架.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采用ObjectARX开发空间钢结构CAD软件的比较完善、高效的途径.
2007年01期 No.18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侯文广;尚涛;
鱼眼镜头以其较大的视场能够显著提高获取建筑物立面影像的效率,为纠正其严重的变形,提出基于数字畸变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与基于函数模型的纠正方法存在根本的区别,首先通过预检校得到所有像点的总体畸变,然后建立畸变改正模型,用于逐点修正存在变形的影像,该模型不但包含了由于鱼眼镜头的球面成像原理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也包括了镜头自身的各种畸变.试验证实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07年01期 No.18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翠华;刘礼华;熊威;
根据构造场主要是由构造运动产生这个前提,提出了用构造运动产生的有效位移作为边界条件,把应力分解为自重应力和待求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利用最小二乘原理,使计算应力逼近实测应力的初始地应力场的实用反演分析方法.通过对深圳地区地应力场的算例,表明这种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
2007年01期 No.184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阳;邹旭东;康勇;陈坚;程时杰;
基于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实现最大风能追踪,首先建立了双馈感应发电机的三阶数学模型,在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转子励磁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在最大风能追踪的过程中,采用速度模式控制的系统动态特性优于采用电流模式控制的动态特性,并给出了状态空间解释.最后给出了仿真波形,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2007年01期 No.184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卫东;谢强;丁秋林;
介绍了集成产品研发管理,其目的是运用产品战略和动态评价机制实现多型号产品研发及其柔性能力调度,构建柔性能力管理机制需要能力发布、能力引用、能力需求动态匹配等模块的有效协作,其核心是任务委派算法,即在分析过程模型和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调度.通过该算法的实施,可以优化项目研发中资源的动态变更,同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2007年01期 No.184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崔巍;蒋天发;
针对地理信息对语义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利用本体实现基于语义的地理Agent的集成和互操作的基本方法.通过该方法,首先利用地理Agent中的领域本体把各个分布异构的GIS节点用本体封装起来,对外显示基于本体的界面;然后通过Agent的语义推理机制,建立不同本体系统之间的语义关系;最后通过不同GIS节点之间的语义关系投影到全局本体Agent中的本体树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从而为紧急状态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一个基于语义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了透明和准确地访问空间信息资源和服务.
2007年01期 No.184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库少平;周祖德;胡业发;
为克服伪随机序列发生器产生的序列周期长度小于2n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满序列发生器设计方法.分析了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工作原理,指出其发生序列的周期长度小于2n的根源在于仅用异或运算产生反馈信号.所提出的满序列发生器设计方法则根据不同的发生序列采用相应的组合逻辑产生反馈信号,结果可使序列长度等于2n.给出了满序列发生器的定义,提出并证明了满序列发生器的一系列性质,给出了检测一个序列是否可以发生的方法,指明了一个序列是否可以发生只由序列本身决定.并将所提出的序列发生器设计方法应用在数字系统的测试中.
2007年01期 No.184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强;吴庆鸣;夏大勇;夏瑜斌;
为防止水电工程大型施工设备之间的碰撞现象,基于GPS、无线网络通信、信号采集、嵌入式系统等技术,构建了不同于传统系统的防碰撞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预测设备间的碰撞,为大坝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提出了一种用于施工设备正常制动的安全距离计算模型,考虑到其主要影响因素的随机性,采用蒙特卡罗法及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可靠度分析,数值分析及现场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2007年01期 No.184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姜涛;邓其军;
目前,多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活动的参与者定义主要还是使用基于角色的机制,即将角色、岗位、部门或用户等指定为参与者,缺乏灵活的动态分配能力.文章对这种传统的活动参与者定义机制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种利用SQL脚本来完成参与者定义的新方法.SQL脚本以组织结构和实例数据为条件构建形如SQL脚本的命令,来指定活动的参与者.应用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参与者定义方法能够极大地增强参与者定义的灵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07年01期 No.18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晓刚;闻卉;钟守楠;
提出了系统结构、系统结构模式和系统环境模式矩阵等概念,根据系统结构模式与系统环境模式矩阵的匹配程度,建立了模式评价决策模型,并根据系统结构与最优系统结构适应值的比较,制定了评价系统的评价分类准则,并且把遗传算法中相关的模式理论推广到系统结构模式中,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2007年01期 No.184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